繁体

你養我小,我養你老,你陪我長大,我陪伴你到老,世間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此

  • 26 April 2022 Tue |
  •   生活 |
  •   ✉ 檢舉
天剛蒙蒙亮,30歲的劉炳均就忙活了起來。

86歲的覃慶英腿腳不好,還動過手術,生活上的一切都需要孫子劉炳均搭把手。

劉炳均剛把屋子收拾好,覃慶英就在屋裡呼喚起來:「劉文,劉文呢?」

「來啦!」劉炳均一邊答應着一邊進屋,把婆婆扶起來穿衣服,再把早點端進來,一口又一口地餵着。

1.jpg

年過八旬的覃慶英有輕微的老年痴呆症,已經記不住孫兒的名字,甚至認不出眼前這個一直忙前忙後的男子是誰。

但她卻一直記得劉炳均的小名,記得他叫劉文,記得那個又黑又瘦的小男孩。

令人驚訝的是,這對親密的祖孫實際上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。

「那時他1歲多,沒有吃的,很可憐。」

儘管覃慶英老人很多事都已經記不清,但與孫兒有關的事情,老人依舊記憶猶新。

劉炳均不是本地人,1992年,他的父母從外地來柳州務工,住在了覃慶英家附近。

這對夫妻的感情一直不好,兩人天不亮就外出務工,沒什麼接觸,晚上回家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會吵架,周圍的街坊鄰居時常能聽到兩人的爭吵聲。

1992年1月,劉炳均出生了,但孩子的到來並沒有增進夫妻倆之間的感情,反而因為多了一張要吃飯的嘴,爭吵的時候又多了一個理由。

2.jpg

那時的覃慶英56歲,膝下無兒無女,與丈夫過着孤獨卻自在的生活。

一次路過這對夫妻的家門口時,她聽到了細小的哭聲,湊近窗戶一看,小小的嬰兒正躺在床上哭嚎着,父母卻不知所蹤。

覃慶英看不得孩子受苦,夫妻倆外出做工的時候,她就自告奮勇地把劉炳均接到家裡來照顧。

那時的劉炳均還小,本能地對一個陌生人有所抗拒,覃慶英剛要上手抱,他就開始嚎啕大哭,把老人嚇得僵在原地。

但次數多了劉炳均就意識到,眼前這個慈祥的老人是來照顧他的,會給他吃飽穿暖,於是劉炳均一見覃慶英就笑,稚嫩的笑容讓人看一眼,心裡就熱乎乎的。

3.jpg

劉炳均2歲的時候,他的父母不想再互相折磨,辦理了離婚手續,母親迫不及待地離開,留下了父親獨自照顧。

劉父是一名建築工人,在城中區映山社區細柳巷幫人蓋房子,每天早出晚歸,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兒子,他只能求助於周圍的街坊鄰居幫忙照看。

大家都是鄰居,又可憐這么小的孩子就受這樣的苦,能幫一把是一把,覃慶英更是一有空就把孩子帶在身邊。

日子一天天過去,劉炳均也慢慢學會了走路,無病無災,健健康康。

4.jpg

周圍人都以為這對父子倆算是熬過去了,以後就是守着孩子上學成家,卻沒想到劉父不告而別,連兒子也沒有帶走。

劉父也會時不時地出現,給兒子留一些生活費,但漸漸地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。

那時候5.jpg通訊還不算發達,劉父也沒留下過電話,鄰居們都不知道劉父去了哪裡打工。

「一般都是單線聯繫,只有他聯繫我們,我們聯繫不上他。」劉炳均說。

每次回來的時候,面對着兒子期盼的眼神,劉父只是告訴他一定要聽大家的話,不要惹禍,卻從不提要帶他離開的話。

大人們都沒有說破,年幼的孩子卻隱隱約約察覺到了父親的逃避和疏離。

父子之間一些緊密聯繫的東西,似乎正在消散。

看着劉炳均獨自一人呆坐在昏暗的出租屋裡,覃慶英濕了眼眶。

「沒人管,我來管!」

而讓兩人都沒有想到的是,這一照看,就是一輩子。

儘管說要照顧劉炳均,但覃慶英自己心裡也沒底。

那時她家裡經濟條件不算好,老伴兒又經常看病吃藥,每月都要花去不少藥費。

可只要有一口吃的,就少不了劉炳均一口,覃慶英節衣縮食,寧願自己不吃也要讓劉炳均吃飽穿暖。

「她有時去吃酒席,都會給我打包好多好吃的菜品回來。」劉炳均說。

周圍的鄰居們也會勸覃慶英不要管那麼多:「你倆非親非故的,能給一口吃的就不錯了,這麼上心幹什麼?」

覃慶英卻不贊同:「既然來到了我身邊,喊我一聲阿婆,那我就要好好照顧他,直到我再也照顧不動了為止!」

曾經的劉炳均是一個沉默而自卑的孩子,他從不敢和父親伸手討要什麼,因為他知道只有被疼愛的孩子才有哭鬧的資格。

但在阿婆的身邊,他可以盡情地哭鬧撒嬌,覃慶英也會包容,笑眯眯地看着他鬧。

覃慶英從不把照看劉炳均當成是一種責任,更不覺得他是一個拖累。

她把劉炳均當成親孫子來撫養,從小到大的生活費、學費都由她一手包辦。

長大些的劉炳均也知道自己和阿婆之間沒有血緣關係,總是有些拘謹,也不再像小時候一樣肆意地撒嬌。

一次覃慶英回家後看到劉炳均正站在水果攤面前,含着指頭,眼中滿是渴望。

「看到他站在水果攤旁邊,很想吃水果的樣子,我就流眼淚。」

覃慶英當即上前要買一些,卻被劉炳均制止了:「不用了,阿婆,我一點都不想吃。」

可他的眼睛卻一直黏在那些鮮亮的水果上,忍不住地吞口水。

「想吃就吃!」覃慶英抱起劉炳均,當即稱了兩斤水果:「我孫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!」

聽到老人的話,劉炳均的雙眼變得紅紅的,使勁地眨巴着眼睛才沒有讓眼淚掉下來。

比血還濃的緣分,就在兩人的朝夕相處間,悄然生長。

劉炳均也有不懂事的時候。

2002年的正月初二,覃慶英的老伴去世了。

當時的劉炳均才有10歲,因為阿婆的寵愛,露出了男孩頑劣的一面,總是纏着阿婆要這要那。

這天回家的時候,劉炳均發現阿公不在家,而阿婆則呆呆地坐在阿公平日裡經常躺着的床上,臉上似乎還有未乾的淚痕。

劉炳均感覺有些不對勁,但他滿腦子都想着屋外的小夥伴和漫天的煙火,於是把這些異常拋到了腦後,撲在阿婆身上要錢買煙花。

看着孫子的笑臉,覃慶英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,但她沒有告訴孫子發生了什麼,掏出了幾張紙幣塞給劉炳均,又揉了揉他的小腦袋。

「去玩吧,注意安全啊。」

劉炳均歡呼着扎進了屋外的放煙花大隊中,卻不知道屋內的阿婆獨自一人看着萬家燈火有多麼地心痛。

直到長大後,劉炳均才知道其中的隱情,非常的過意不去,總覺得對不起阿婆:「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難受,當時應該好好陪婆婆。」

而劉炳均的父親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,後來兩三年才來探望一次,母親更是在他上了高中之後才來。

儘管「娘不疼,爹不愛」,劉炳均卻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「棄兒」,因為他有阿婆覃慶英,他就是一個有家,有人疼的孩子。

2014年,劉炳均大專畢業,把戶口從貴港市平南縣遷到柳州,落戶在覃慶英名下。

看着戶口本上,自己的名字緊挨着阿婆的名字,劉炳均笑得合不攏嘴。

這對沒有血緣關係的祖孫正式成為了一家人。

覃慶英年幼時的經歷和劉炳均有些相似。

覃慶英年幼的時候失去了母親,家裡姊妹多,光靠父親一人根本無力照顧,於是將孩子寄養在親戚家裡也就成為了常事。

父母關愛的缺失是覃慶英一生的遺憾,所以在看到劉炳均時,她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,也更加地同情這個和她有着相似遭遇的孩子。

也因為有過寄養的經歷,知道寄人籬下不好受,所以在照顧劉炳均的日子裡,覃慶英十分細心,生怕讓孩子感到難過。

就這樣,在阿婆的悉心照料下,劉炳均平安長大,終於能夠獨當一面了。

賺到了第一筆金後,劉炳均並沒有大手大腳的犒勞自己,而是全用來給阿婆改善生活。

之前祖孫倆一直住在小巷的一間一室一廳的小房子裡,雖然方便照顧老人,但是總覺得有些擁擠。

2017年,劉炳均攢下了一些錢,當即就把旁邊的一間單間租了下來,讓阿婆居住。

這間單間面積更大一些,床鋪也重新換了一套,覃慶英一坐上去就笑了:「真軟和!」

劉炳均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時候,覃慶英卻突然倒下了。

2020年下半年,覃慶英在家中收拾屋子,突然感到雙腳乏力,一下就摔在了走廊上,怎麼也站不起來。

恰逢劉炳均下班回家,看到了摔在走廊上,滿臉無助的阿婆,劉炳均嚇壞了,也不敢貿然把阿婆扶起來,趕緊打了120。

經醫生檢查,覃慶英的左腿股骨上段骨折:「可以選擇手術,也可以選擇保守治療,你們家屬好好商量一下。」

覃慶英不喜歡長時間的臥床,總是閒不住,劉炳均就做主選擇了做手術。

手術過後,原本就有些虛弱的覃慶英變得更加蒼老了,連從床上坐起身都需要劉炳均的幫忙。

撫摸着阿婆滿頭的華發,林炳均這才驚覺,那個曾站在他前面為他撐起一片天的阿婆,已經老了。

為了照顧阿婆,劉炳均乾脆辭掉了工作,在家一心一意地照顧阿婆的飲食起居。

知道孫子為了照顧自己把工作辭了之後,覃慶英十分愧疚:「都怪我,年紀一大把了還要給我孫子添麻煩,不中用了。」

「阿婆,你別這麼說。」劉炳均熟練地給阿婆梳理着頭髮:「以前是你給我遮風擋雨,現在該換我來做你的依靠了。」

覃阿婆聽了之後,心裡暖洋洋的。

在劉炳均的細心照料下,老人很快恢復了健康,連精神都好了不少,慢慢地能自己走動照顧自己了。

2021年4月,劉炳均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:送外賣。

這份工作的時間相對比較自由,中午和傍晚的高峰期過後,空閒的時候劉炳均能夠時常回家來照看阿婆。

然而好景不長,同年9月,阿婆再次摔傷了。

這一次的情況比較嚴重,做了左側髖關節置換手術,術後的阿婆看上去更加憔悴了。

劉炳均沒有絲毫的猶豫,立馬辭掉了工作,回家照顧阿婆。

86歲的覃慶英經歷了兩次摔傷,又動了兩次手術,不僅腿腳不便,身上的各種病痛也接踵而至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

然而這樣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床鋪上永遠都是乾乾淨淨的,身上的衣服也乾淨整潔,每一根頭髮絲都梳理得整整齊齊。

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劉炳均的照顧。

因為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年事已高,覃慶英有時會大小便失禁,晚上睡覺的時候劉炳均會細心鋪好尿墊。

第二天一早劉炳均就會來查看床鋪是否乾爽,如果發現尿濕了就會立馬換掉,絕不讓阿婆睡在尿濕的床鋪上,半夜還會過來幫阿婆翻身。

很多經常臥床的病人或老人背上都會容易生瘡,但覃阿婆的身上從沒生過,這樣的細心連經驗豐富的護工都會自愧不如。

劉炳均從沒做過飯,為了讓阿婆吃得舒心也吃得健康,他對着灶台研究了半天,被油炸出了一個又一個燎泡,才能做得有模有樣。

他還花了很長時間了解老年人適宜食用的食物,經常看視頻學習美食製作。

早餐一定要有蔬菜,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,豆類不能吃,不然腳會腫。

曾經的劉炳均總覺得能吃就行,現在的劉炳均儼然是覃阿婆的專屬養生專家。

可辭職在家就表示沒了收入,儘管之前的工作攢下了一些積蓄,但每個月的生活費、醫藥費都是不小的開銷,再這麼下去遲早會坐吃山空。

2022年3月,劉炳均重新做起了外賣小哥。

每天出門前他都會拜託左鄰右舍幫忙照看老人,還把工作範圍限在了附近,這樣空閒的時間就能回家來看看阿婆。

在這樣的奔波下,劉炳均一下就瘦了不少,但他一點都不覺得累,只要阿婆能夠健健康康地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6.jpg

唯一令劉炳均難過的是,覃阿婆有了老年痴呆的症狀,總是記不住事,也不記得自己的鄰居朋友,劉炳均站在她面前時也常常認不出來,還時常記不住劉炳均的名字。

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,讓劉炳均驚覺,原來阿婆從來沒有忘記過他。

一天晚上,因為單子較多,劉炳均直到晚上8點才回到家裡,遠遠地就看見自家屋子沒有開燈,心裡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。

「阿婆?阿婆!」劉炳均在屋裡找了一圈,又大聲呼喚着,卻沒有人應答。

着急的劉炳均叫上鄰居一起到附近尋找,好在覃阿婆腿腳不好,沒有走多遠,劉炳均在一條馬路邊找到了她。

「阿婆,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邊來了?」劉炳均走過去攙扶着老人想要回家,誰知覃阿婆怎麼也不肯走。

「我不能走,劉文,我孫子還沒回來呢。」阿婆一邊念叨着劉炳均的小名,一邊在路口張望:「那孩子怎麼還不回來?」

原來見劉炳均一直沒有回家,覃阿婆很是擔心,獨自一人出門想要找孫子回家。

「在呢,劉文在這呢!」劉炳均擦了擦不知何時掉下來的眼淚,俯下身來讓阿婆好好看看自己:「您看看,孫子在這呢,劉文來接您回家啦!」

覃阿婆一聽,定定的看了劉炳均幾秒,突然露出了一個帶些孩子氣的笑容:「你回來啦!」

「我找了你好久,下次可不許這麼晚不回家了。」覃阿婆這才拉着劉炳均的手慢慢的往家的方向走去。

從那以後,劉炳均才知道,即便阿婆忘記了所有人,不認識眼前這個男子是誰,但在她的內心深處,依舊牽掛着那個瘦瘦小小的孩子。

祖孫倆那超越血緣的親情感動了附近的住戶們,大家都對善良的覃阿婆和知恩圖報的劉炳均十分欽佩。

「這孩子不容易啊,他人老師,親生子女可能都做不到這樣。」鄰居李女士在這裡住了很久,對於祖孫倆的故事很是了解,逢人便夸劉炳均是多麼的孝順。

鄰居們也對這對祖孫伸出了援助之手,劉炳均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們都會幫忙照看。

而當親自照顧過老人後,大家才發覺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,也更加佩服劉炳均了。

兩人的故事被當地社區了解後,當即給劉炳均提供了幫助。

根據劉炳均的實際情況,街道給他提供了一個在映山社區做社工的崗位,上班的地方離祖孫倆的住所比較近,不僅上班方便,還方便劉炳均照顧阿婆

劉炳均很感謝社區和鄰居們的幫忙,除了做好工作、照顧阿婆以外,他還自學編程提高就業能力,以備不時之需。

劉炳均不知道阿婆還有多少時間,他一門心思都放在照顧阿婆身上,只要覃慶英還在世一天,他都會盡心盡力的照顧,讓阿婆安享晚年,回報阿婆的恩情。

曾經的劉炳均是不幸的,父母的忽視和冷漠在他的心上劃下了一道道傷口,好在遇見了善良的覃慶英,用她那並不寬厚的肩膀,給劉炳均撐起了一片天。

老年的覃慶英與病痛為伴,還患上了老年痴呆,整天渾渾噩噩,好在有劉炳均無微不至的照顧,讓阿婆病痛纏身卻也活得舒服、活得有尊嚴。

他們之間沒有血緣,卻有着比血緣更加深厚的羈絆,互相陪伴。

你養我小,我養你老,你陪我長大,我陪伴你到老,世間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此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