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

醫生在抗疫前線作戰發現醫院缺乏防護面罩,工程師好友得知後二話不說,使用3D打印技術趕工,將捐出200

  • 27 March 2020 Fri |
  •   新闻 |
  •   ✉ 檢舉
2  

薛佳盛說,檳城中央醫院目前需要防護頭套,圖為頭套的樣本。

 一名醫生在抗疫前線作戰發現醫院缺乏防護面罩(Face Shield),其工程師好友得知後二話不說,使用3D打印技術趕工,將捐出200個防護面罩給檳城中央醫院,為抗疫出一分力。

這一段故事裡的醫生是薛佳盛(28歲),他在檳城中央醫院擔任神經外科醫生。冠病疫情擴大後,該醫院的急診部門因人手短缺,徵召其他部門的醫生上前線,加入急診隊伍。

薛佳盛有感於本身單身沒家庭負擔,決定加入急診隊伍,從上周三開始在前線為病人檢測,成為直接面對疑似冠病患者的前線醫護人員。但他發現,該醫院面對防護面罩不足的問題,他剛加入急診隊伍時,一度在沒有防護面罩的情況下為病人檢測。

這時,與他相交多年,也是小學及中學同窗的好友黃松毅善用其工程師專業,出手相助。

改良面罩設計 可拆換塑料片

防護面罩屬於一次性使用後丟棄的防護用具,薛佳盛與黃松毅合作改良防護面罩的設計,在面罩頭套前方頂部設計一個扣子,只要以手動方式把一張A4紙尺寸、有厚度及硬度的透明塑料片扣在頭套便可。

這個設計允許醫生每次使用面罩後,只需拆下頭套上的紙片,再扣上新一張透明紙片就可,無需整套丟棄。兩人希望以此方式解決一次性使用後把整個面罩丟棄,導致的供應不足的問題,也達到環保及節省成本的效果。

黃松毅將負責採用3D打印技術,製造200個防護面罩的頭套送給檳城中央醫院,同時報效3000片塑料硬片。但由於3D打印技術的製造過程耗時,黃松毅目前尚在努力生產中。

薛佳聖日前在一個醫護人員的臉書公開群組中帖文,公開感謝其好友,並在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出這一段故事,訪問期間一再對好友的拔刀相助深深致謝。

他也感謝各界人士發揮創意,以各種方式協助醫護人員,並呼籲3D打印領域的工程師,若有意為抗疫作出貢獻,也可動手製作防護面罩捐出給鄰近的醫院。有意協助或捐贈物資者,可聯絡他017-581 6884或黃松毅017-424 2270。

薛佳盛所穿戴的,就是醫護人員戴上的防護面罩樣本。

薛佳盛:盼獲民眾捐贈防護頭套

薛佳盛指出,有了黃松毅的捐贈,加上檳城中央醫院的防護面罩的新貨已到,防護口罩的供應暫且足夠。目前而言,檳城中央醫院需要的是防護頭套(Hijab)。

薛佳盛所指的防護頭套,其設計就如穆斯林女子穿戴的頭套。

他解釋,防護頭套是以塑料防水材質製成,醫護人員穿戴後,可遮蓋頸部、耳朵至頭部,避免這些部位曝露在外感染病毒。由於此頭套也屬於一次性使用後丟棄,所以他希望獲得民眾捐贈,數量無限,多多益善。

他說,只要是擁有防水功能的材質,比如雨衣、較厚的塑料垃圾袋(最好不是黑色的),就適合製作頭套。

「我看到有一些人在垃圾袋上剪一個洞,就製成可讓人穿戴的頭套。」

全副武裝 爆汗憋尿8小時

在炎熱的天氣下,全身上下包得密不通風,汗流浹背,但也要繼續工作的情況,你們能想像到嗎?

檳城中央醫院在急診部門外設立一個遮棚,作為接待病人並進行檢測的地方。在戶外炎熱的環境中,醫護人員仍需按照標準程序,穿上個人防護用具(也是民眾俗稱的太空衣),由頭包到腳以自我保護。

薛佳盛說:「我們必須穿上一層衣服,一層個人防護用具,戴兩層口罩,還要戴防護面罩,頭套,單是穿上所有配備都要6分鐘左右。我們在烈日及高溫的環境下工作,每人每個時段工作8小時,一度會缺氧,全身濕透,也因為避免脫下及重新防護用具的麻煩,憋尿8小時。」

他說,這段期間,院方安排前線醫護人員,每做工5天便休息5天,休息天必須自我隔離,以便觀察本身有無出現感染病毒的症狀。

他說,他從上周三加入前線後,目前正在隔離及休息中,周六必須重新回到工作崗位。目前,他仍與家人同住。

「我家人說不要緊,但我會與他們保持至少2公尺的安全距離,回家後只呆在房間,用餐時把飯菜帶進房間自己吃,避免接觸。」

冠病大流行是對人類考驗 

「大眾的支持,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,讓我們覺得不是孤軍作戰。」

薛佳聖受訪時,說出作為醫護人員,加入前線抗疫後的感想,尤其對全國人民群起支持醫護人員的現象,特別有感。

他有感而發說,他在此事件後看到許多人把這場全球大流行病怪罪於中國人。但他認為,這是一場沒人可預料到的事件,人們不該有這樣的想法。

他希望人類把2020年這一年的事件,當成對人類的考驗。

薛佳盛加入抗疫前線,可見個人防護用具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。

薛佳盛(右邊紅圈者)及黃松毅(左邊紅圈者)是中小學的同窗好友。這是兩人在北海鍾靈就讀時,與朋友攝下的照片。

抗疫期間,許多民眾動手製作各類個人防護用具,包括如圖中的人士以垃圾袋製作頭套,送給醫護人員。

 

Top